蓝勇中国川菜史获第三届随园奖,中华食

第三届随园奖线上颁奖视频资料

第三届中华食学著作

随园奖获奖作品

《中国川菜史》

推评理由

随园奖推评委员会

年12月11日

菜品文化是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与大众日常饮食生活最切近的要素。菜品文化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重要起点,并且是迄今为止的重点和热点。四十多年的积累,中华菜品文化研究的文字成果难以胜记。尤其是受文化自尊、行业自重、市场自高等社会心态影响,中国烹饪弘扬性研究的态势,使得中华菜品文化研究的科学性、学术性相对滞后。随着国际视野的食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近年来,中华菜品文化研究涌现出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成果——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蓝勇作品《中国川菜史》就是代表之一。亚洲食学论坛中华食学著作”随园奖”评审组遵循既定原则,在年正式出版的约四十本著作中,历时半年,经三轮筛选,最终选定了第三届“中华食学著作随园奖”获奖作品。

《中国川菜史》的作者蓝勇是覃学有素的历史学者,有长时间丰富的田野考察经验与近20年的饮食文化和川菜史研究的成果积累,并有古川菜菜品研发与餐饮经营的体验,近年又组建川菜文化研究室和烹饪实验室。川菜是近40年来中国区域性菜品文化研究中,相对热度较高、成果累计较多的菜系。蓝勇注意到,由于“很多撰写者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历史学基本训练,历史专业素质缺乏”等原因,致使“至今没有一部系统的川菜史”研究成果问世。《中国川菜史》有效避免了既往川菜史研究中存在的史料、方法缺乏等问题,有着史料坚实、视野广阔、逻辑严密的特点,是一本有逻辑和科研精神的作品。本书对历史文人视域“川食”认知表述的深度解析,对酒、茶、食结构关系的审视,对移民、食材与复合调料的创新思考,对传统川菜雏形于晚清的考辩,都有基于丰富史料的超越既往研究的令人欣慰成果。作者记录了频频遭遇的“百菜百味,一菜一格”习惯落标质疑,因而着重“麻”“辣”“鲜”“香”“复合”“重油”的八字特征表述,并进而认为“世界内陆平民菜系永远姓‘川’姓‘蜀’”,无疑对中国菜品文化研究者有着扩大视域、增广见识的意义。

我们认为,《中国川菜史》不仅是年度的优秀食学著作,而且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华菜品文化在既往四十余年间研究的标志性成果,是总结也是开拓,是中华菜品文化继续深入拓展研究的必要参照。

第三届随园奖获奖作品《中国川菜史》

作者蓝勇获奖感言

年12月11日

各位领导、专家:下午好!

很荣幸能获亚洲食学论坛的中华食学著作“随园奖”,感谢评委会的厚爱。

再过二十多天,我就要年满60步入花甲之年。几十年的学术经历中,获得过许多奖项,如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的最高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奖、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等,但都没有这次获奖激动。

在我看来,“随园奖”的评奖程序有一点诺贝尔奖的感觉,获奖者往往之前一点也不知晓,也不需要申报,这充分保证了评奖的公正和科学,感谢赵荣光主席等先生们的精心筹谋。在我的获奖经历中,这个奖项也是最有烟火味道的奖项。在我看来,最食烟火的学问是最难做的,因为食烟火的人太多太多,作品接受的检验关卡就会更多,在我的已出版的20多部著作中,只有《中国川菜史》出版后参与评论的人是最多的,这反而使我更感到食学研究是最需要审慎的学问。

在主流历史学界,人们主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cwfjd.com/yscs/16877.html